商学院将军书屋观后感

发布日期:2011-03-15    浏览次数:

观书有感

不知不觉大学以快上完一年,心想是该写点文章了。从开始成为正式的学子到现在可能还没有认认真真写完一篇文章。这里的认认真真应该使用真情实感。鲁迅说过:用自己真实的感情写成的文章才是成功的文章。而这真是的感情就来源于个人的社会阅历与特定水平的悟性。看书是在缺乏阅历的情况下迅速增长知识的最佳途径,起码我是这麽认为的。只不过从书中获得的知识如不在短时间内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实践很快就会付之一炬,尤其是历史书,在一段兴趣特旺的时间内一口气浏览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发展进程,细节先另当别论,光是历史上的大事件,过后能再描述它的发展背景、历史条件,以及其中的人物事迹,如果再能依据历史评头论足一番,这样你可以投入到历史学研究中去了,否则就应该学会看书,学会学习,体会实施"学而时习之"。我现在正在使用这种方法,因为看到的东西本来就不是自己的,但我要把它转换成自己的东西。我想作家尤其如此。大多数作家都有看书的嗜好,在书中体会世事人情再加上自己的阅历,将所看所想记忆脑海然后很快写进文章中去,可能这正是他们的秘诀。

今天看了冯骥才的一篇文章,写的是现代版的武大郎,一对在生理上极不相称的夫妻却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也许是作者文章写得好,其中的感情流露就如同作家本人在含泪叙述他的感人故事,或许他只是凭空想象,但这却能说明作者所向往的爱情起码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较多的描绘夫妻之间的甜言蜜语,二世纪图与家庭的重大事件。往往在磨难中才能体现真爱。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真看到一对极身高极不相称的夫妻,更离谱的是,又胖又笨的男人扮演身高1米56的角色,所以现代版的武大郎。但无论是在那个年代都不会摆脱社会舆论的干扰。水浒中武大郎与潘金莲之间谈不上甚么爱情,最终被舆论压倒,这不能刻意去针对某一个人的过错,而是应该从两人感情的渊源出发,一个被迫卖身以许终生作为武大郎的妻子本来就是一个悲剧的开始,其中的媒婆和西门庆则是整个悲剧可有可无的佐料而已,还是那句话,真爱能战胜一切挫折,真爱能创造奇迹,真爱能感动所有的旁观者,包括媒婆跟西门庆,可以想象如果武大郎与潘金莲之间却有互相珍视的爱情存在,就如同两人之外垒起了一层铜墙铁壁,任由怎样的社会舆论,除非再现窦娥冤。这都是题外话,谈起冯骥才先生讲的另一个故事又打造了一对很现实的夫妇。男主人公在军营是营长,超长的领导才能注定让他没有足够的时间谈情说爱,女主人公也在部队工作,尽职尽责做好护士的工作,但并不在一个部队,距离产生美啊,难得的见面是他们都非常珍惜彼此的情感。偶尔的见面只是在部队的迁移过程中,可以步行几里地到对方的军营里邂逅,让谁都感觉这段感情经受住了距离与时间的磨练,终将是很好的姻缘。一切确实是这样美好吗?结婚后他们建立了幸福的家庭,男主人公是战后的英雄,受到国家的厚待,他的工资支撑整个家庭绰绰有余,但这也可以说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因为女方在下岗后并没再就业。让我们祈祷男主人平平安安,然而事与愿违,男方在一次不幸的车祸中严重撞伤,全身瘫痪,记忆力消失,医学上叫做植物人,这个名字很残酷,也很精辟。"植物人",存在实体却丧失灵魂,存在高大的身躯,却不见生龙活虎的身影,还存在微弱的呼吸却没有一丝言语的力气,但起码还占有社会一份空间,社会仍要给他应有的待遇,这份待遇由他妻子明智的分配,自己与孩子的生活费是必须的,而丈夫维持生命的医药费更是必要的,虽然他已不能康复,但起码还能够获得丈夫每个月的抚恤金,抚恤金是对丈夫本人而言,如果他死了,也将不会提供抚恤金。以致于妻子在每次探望丈夫时第一眼就是看丈夫微弱的心跳是否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说夫妻之间难舍难分的爱情吗?这已成为了利益与金钱的关系,对一般人而言却是这样认为的,而我想正是妻子这种做法才更体现他对丈夫执着的爱。丈夫的灾难已无法挽回,而现在最重要的是儿子将来的幸福。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正因为有了孩子,她才有了对生命美好的向往,才有了希望,才有了传承对丈夫爱的机会,她不会放弃,她要学会更加坚强,以后还有很长的日子,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丈夫的生命不可能再长久,他可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担负起一个贤妻良母将要承受的一切一切。

看了这些故事确实被感动了,当被感动时也就是真情实感情流露的时候了,这样写文章一鼓作气、流畅自如,正应了鲁迅那句话。